《彼得後書》(希臘語:ΠΕΤΡΟΥ B΄),天主教稱《伯多祿後書》,是《新約聖經》中的第22卷書,屬於「大公書信」中最前寫成的第三卷。根據基督教傳統,基督教相信成書時間是大約公元65-67年,即教會傳統認為彼得殉道(遭羅馬皇帝尼祿處決)的那一年。教會認為這本書是耶穌十二使徒之首彼得(原名西門)所寫。現代聖經研究則認為作者不可能是彼得。
(涵蓋第一章內容)。彼得對那些「同得一樣寶貴信心的人」表示仁愛的關注。他願非配得的仁慈與平安因他們「對上帝和對我們主耶穌的確切認識」而多多加給他們。上帝已將「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」賜給他們,藉此他們得以與上帝的性情有分。因此,他們要分外殷勤,有了信心,還要加上德行、知識、節制、忍耐、敬虔效忠、弟兄感情及愛心。他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,便不會在與確切知識有關的方面變成閒懶不結果子了。弟兄們應當更加努力,使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,好叫他們得以進入永遠的王國。彼得知道自己「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」,因此遂將這些事提醒他們,使他們可以在彼得去世之後將這些事緊記在心。彼得曾親眼在聖山上看見基督的威榮,當時有聲音「從極大榮光之中」向耶穌説:「這是我的愛子,我所喜悅的。」這件事使衆先知的預言成為更確實。他們應當予以留意,因為預言不是出自人意的,「乃是人被聖靈感動,説出上帝的話來」。